首页 返回 新闻中心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的一种行为状态,对于一个犯罪行为到底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主要的还是看行为人的主观意思,是欲达目的而不能还是能达目的而不欲,了解清楚犯罪形态对于行为人的处罚,相关的量刑都是有所帮助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

一、犯罪未遂的处罚规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与处罚原则。犯罪未遂所具有的三个构成要件或特征也是与故意犯罪的其他停止形态相区分的标志:第一,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与犯罪预备相区别;第二,犯罪未完成(未得逞)而停止下来,这与犯罪既遂相区别;第三,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导致的,这与犯罪中止相区别。

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问题,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以既遂犯的处罚为参照,二是适当从宽处罚,即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

《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本款规定,对中止犯的处罚是:

(一)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

(二)对已经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三、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构成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 ;

2、必须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必须彻底地停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是犯罪未遂,不属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犯罪或未得逞的是犯罪中止。总而言之,能达目的而不欲时,为犯罪中止;欲达目的而不能时,为犯罪未遂。

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以及相关知识一定有自己的见解,因为行为人的意思不同,对于其的处罚也会不同,因此我们也知道对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是不一样的,这个主要还是看行为人的主观意思。如果大家对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处罚规定还有什么问题,欢迎咨询。

电话: 18500309909